近日,渤海的風捎來了太重濱海碼頭的好消息:單日集疏港貨物量再創歷史新高,較此前歷史最佳增長35.9%!太重濱海碼頭運營狀況、貨物疏散規模、作業效率持續提高,彰顯了濱海公司水陸聯運的區域影響力。
集疏港量指的是港口處理的貨物吞吐量的總量,是衡量港口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,主要由進港貨物量和出港貨物量兩部分組成。
持續攀升的數字背后,究竟蘊藏著怎樣的密碼?

開年伊始,“向海圖強”的戰略號角就在濱海公司吹響。公司團隊深入調研行業動態,主動出擊挖掘潛在貨源,成功構建起多元互補的貨源結構。貨源多了,如何高質高效完成作業?提前規劃是硬道理。濱海公司提前謀劃部署,精準繪制“作戰圖”,精細編排接卸計劃,構建起裝車區、緩沖區等分區管理體系,將場地利用率推向新高度,讓分秒必爭的效率理念轉化為實打實的生產力。
船舶靠港后,濱海公司科學規劃集疏港車輛路線,實現作業線路無縫銜接,確保車輛在港區內快裝快走,提高車輛周轉速度。“我們還通過船舶接卸與貨物疏港全要素協同作業,為用戶節約了時間。”太重濱海公司副總經理劉濤濤說。
濱海公司依托碼頭智慧物流信息系統,構建起動態路徑優化模型,實施全流程可視化管控。工作人員可實時監控和跟蹤運輸過程,科學調度車輛和貨物,隨時調整優化裝卸和運輸計劃,推動智能決策,整個作業流程即卸即疏、平穩高效。如今,在太重濱海碼頭,船舶實現“零停車”“零錨泊”“零等待”,高效作業成為常態。
當汽笛聲響起時,鋼鐵巨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與奮斗者的身影交相輝映,共同見證著太重向海圖強的堅實步伐。